阅读历史 |

第604章 一个轴承引发的悲剧(2 / 2)

加入书签

“没错,对于欧美市场来说,日本产品,在十几年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还是劣质低价产品的代名词,是一直到最近五六年,才逐渐开始往中端和中高端靠拢。”

“也就是说,在欧美那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当年日本产品的情况有深刻印象,会更容易接受我刚刚说的那套思维定式,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本来可能也还是这么想的,这次只是进一步强化了过去的刻板印象罢了……”

“而反观国内市场,一来国际影响力还是不能跟欧美比,二来么……”

说到这里,常浩南稍微停顿了一下,又继续道:

“日本企业当年进入国内,就是以相对高端的形象起步的,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形象塑造,还有通过收买媒体对消费者的灌输,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思想钢印,要想从内部破局,难度非常之大。”

“但是另一方面,欧洲在国内的认同程度更高、形象塑造更好、思想钢印也更强,所以等到他们都对日本企业失去信心之后,我们再在国内发力,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这一轮解释,可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只不过,从丁高恒到兰新志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几分唏嘘。

他们知道,常浩南的话,虽然有些地方说的不太好听。

但全都是真的。

“这些年,咱们总体上确实是变得富裕了一些,但是有些人呐,这腰包越鼓,膝盖骨反而越软下去了……”

丁高恒毕竟是搞两弹一星出身的,在这块的感触比其他人还要更深一些。

“所以,我们这一轮组合拳,不只是要让咱们华夏企业能在物理上占领日本人留下来的市场空缺,也要在精神上打一场反击战!”

原本大家也只是随便emo一下,谁也没想到常浩南竟然在这方面也有准备。

虽然没人问出口,但几道带着疑惑的目光都已经投了过来。

“咱们国内的有些媒体,还有文化界的一部分人,不是喜欢编造小作文,来吹捧国外么?”

“像什么《夏令营里的故事》,还有《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这种,甚至都进了咱们的小学生教材,简直不像话。”

紧接着,常浩南说出了自己早就想干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找人来写一些这种文章,发表在一些娱乐性的报刊杂志上面,至少跟他们来个对冲。”

他的思路,在眼下这个年代,多少还是有点超前的。

尤其对于在场这些技术出身的领导们来说。

不过道理却并不复杂。

因此,很快有人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小常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如果光靠官方的新闻去报道,那么对于不怎么关注新闻,或者不愿意相信新闻的人来说,效果肯定不好。”

“但写成小故事,穿插在娱乐性的内容中间,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

“就是这个道理。”

见到终于有人get到自己的想法,常浩南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

“而且,我们不搞编故事那一套,就写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

“就比如这次nsk集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觉得就可以写出一篇故事来,就叫《一个轴承引发的悲剧》,用来告诉大家,做事一定要讲究诚信,否则,哪怕是一家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轴承而砸了自己的盘子!”

常浩南作为一个没什么文学背景的人,故事思路自然也不是原创,而是来自于前世看过的小作文。

就是讲日本餐馆刷盘子都必须刷7次,结果有个华夏留学生过去只刷了5次,结果被辞退了的那个。

故事内容虽然是纯纯瞎编,但方式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于是,就被常浩南拿来稍微改了改,反过来回去恶心对方。

不过,对于没太见过这种套路的其他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负责宣传工作的人事教育司司长当即眼前一亮:

“我突然觉得,这种小故事,好像……还是挺有趣的……至少表面上不显得非常刻板。”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还略微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从其他人的表情和眼神来看,似乎都跟他的想法差不多……

然后,他又试探着问道:

“那不如……我们自己搞一份刊物,专门刊载一些这种没什么营养,就是看个乐子的内容,然后……在每一期里面穿插几个有针对性的故事?”

“宣传阵地嘛,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要占领,倒不如主动一些,还可以筛选掉一些别有用心的投稿内容。”

国防科工委这个级别,自然有出版权限。

实际上,他们甚至有自己的杂志社。

只是过去从来没人想起来要干这个而已。

这个略显奔放的想法让常浩南都是一愣。

旋即意识到完全可行。

如果没记错的话,后世大(臭)名鼎(昭)鼎(着)、诞生了无数小作文的《逸林》杂志,眼下这功夫就还没创刊。

“我觉得,完全值得一试。”

常浩南也试探着表达了肯定的意见。

当然,他虽然号称编外副主任,毕竟不是真的副主任,决策权和投票权是没有的。

但却起了个好头。

然后,从丁高恒开始,众人纷纷点头。

于是,这件本来有点节外生枝的事情,从第一次被提出开始,只花了不到五分钟时间就被确定了下来。

“那么……杂志的名字应该叫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是问丁高恒和几位副主任的。

但是,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常浩南。

这个意思很明确——

既然话题是你引导这来的,那想来应该已经有了腹稿吧?

其实后者还真没有。

不过气氛都到这了,他也总不好不开口。

“不如,就叫“逸林”,如何?”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