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出发南巡(1 / 2)
沈林钟和陈落雪三朝回门的时候,受到陈家人的热情接待,当天来的陈氏亲友,足有两百多人。
沈林钟生怕自己备的礼物不够,幸好妻子早有准备,多备了两车。
陈家人一个个介绍,这是哪一支哪一房的,是什么辈份怎么称呼,生怕沈林钟认不清楚似的。
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就因为姓陈,今日也来参宴。
若只是单纯认清,沈林钟自然没意见,陈家是大族,人口众多,分支旁系更是数不过来,是北境第一旺族。
但让他不喜的是,这边才认了清,就有辈份长的高傲提出,自家儿郎文武双全,可进海军做一校尉。
沈林钟很认真地解释,海军征兵是极严,不论是谁都得正式报名入伍。
就连他的堂弟,都是先进新兵营,训练了几个月合格之后,才正式加入海军。
但陈家人不信啊,你堂堂宜安侯,海军几大将军之一,皇后的兄长,太子的亲舅舅,安排几个年轻人进海军,你还推三阻四的。
这边在求官,那边就有人来求财,说自家什么产业是极好的,可因为奸人所阻,没能纳入海商协会。
这点小事,宜安侯一句话就能解决,帮他们将几个产业加进出口当中。
再有就是,皇后娘娘的银行在招管事,请宜安侯推荐几个陈家儿郎进去。
当沈林钟被包围住,听他们七嘴八舌地提要求,好像自己是寺里许愿的神像一样,只觉可笑无比。
他从回门之初的紧张,到见陈家人时的惊讶,再到此时的厌恶,丝毫不加掩饰。
怪不得妻子极少跟陈家人往来!这就是世家大族啊!真让人大开眼界。
被女眷包围的陈落雪情况也差不多,母亲才抹着眼泪表达相思,相思之语没说两句,都没问她婚后生活怎么样?
转口就说帮她帮衬兄长,帮衬弟弟。还语重心长,好像真心为她着想似的道:
“女子出嫁之后,在婆家的地位,就看娘家兄弟。”
“你帮帮兄弟,他们做了高官,你脸上才有光。”
母亲只是让她帮兄弟,祖母就更有趣了,直接推出几个旁支族妹,让她带到沈府做个伴。
反正那宜安侯早晚要纳妾,与其便宜了旁人,不如自家姐妹同处,岂不更好!
待出嫁的姐姐过来,她以为终于能听到几句知心话,能有个人真的关心她,没想到姐姐的嫉妒不加掩饰。
当年父亲要送人给还是凌王的陛下为侧妃,本来是挑中姐姐的,但母亲非阻着让了妹妹去。
若不是当年母亲一拦,今日嫁给宜安侯的就该是她了!
“你抢了我的机缘,就该回报我,你姐夫如今闲赋在家,你和宜安侯想想办法,给他安排个一官半职的。”.CoM
陈落雪看着满屋热闹喧哗,只觉这场回门宴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都说沈家人是农户粗人,可新婚三天,她在沈家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尊重和关爱。
就连婆婆也只是言语沟通有点困难,从未让她立过规矩。
公公和善,祖父慈爱,完全将她当成自家小辈,从不挑礼。
可回到家,这看到的哪里是家人,个个都是想从她身上吸血求利的蚂蟥啊!
当年明明是姐姐哭求母亲,不要让她去,她怕死在幽州。
她就站在窗外听的一清二楚,母亲跟父亲说,她身体好,命硬,能吃苦,让她去。
如今却变成了,她抢了姐姐的机缘。真是可笑啊!
这顿回门宴,夫妻两一个在男客宴上,一个在女客宴上,皆吃的味同嚼蜡,痛苦不已。
本来是打算在陈府住一夜的,但陈落雪坚持吃了午饭就走。
回沈家的马车上,一向自尊自强的陈落雪,第一次在沈林钟面前流下委屈又心灰的眼泪。
沈林钟一句也没提回门宴上的事,只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轻声道:
“以后,一切有我。陈家,你不想回,就别回。”
陈落雪重重点头,同时下定决心,若陈家人敢借她的名义,做出枉法之事,她一定不心软,不留情!
他俩本来是有一个月婚假的,可马上就要到陛下南巡的时候,两人哪里有心情放假。
回门宴之后,沈林钟打点家人回老家的行礼,安排下人和护卫。陈落雪则去打点皇后的行程。
冬素一再说,有各部官员在,你们俩安心去基地海边渡个蜜月,可惜两人都不听。
沈家人对要回光州一事,那叫个高兴啊,在京城的日子再好,再舒坦,可人就是恋故乡。
最欢喜的当属沈爷爷和二姨母,二姨母已经请莫修谨在城里给她置了宅子,她这次回家,要把一家人都接来。
山山那个里长也别当了,孙子孙女在光州没有好学校,耽误前程。冬素说了,来京城能进皇家幼儿园。
阿爷则是挂念他的鱼塘,还有大白鹅和小黑狗,上次走的匆匆,这两个看家的宝贝都留在家里了。
虽然刘管家来信说,沈家的产业他都让人看着的,一点也没荒芜。
可阿爷还是不放心,再说,他可是沈家村的村长呢,如今又是豫中商会的会长之一,他得回家乡给更多的乡亲带来致富的产业。
茶叶可以多种,咱宜州的茶,可是出口特供,多少都不嫌多。
当阿爷跟家人商量,他们不跟着帝后去长安,出了幽州他们就先一步回宜州,取得全家人同意。
仲阳当跑腿的,进宫跟冬素说这个消息,冬素苦口婆心地让他回去劝劝阿爷他们。
以前村里人不都盼着能去一趟长安吗?这回大家可是跟着陛下一起去,游览长安景色,看看那座千年古城,不想吗?
然后阿爷很肯定地回答,不想!
要是不说回宜州还好,这一说要回一趟老家,个个都恨不得插翅飞回去,哪里还有心情跟着大队伍一路走走停停的。
冬素没办法,只好尊重阿爷的决定,跟凌墨萧说一声,阿爷他们先回宜州。
凌墨萧虽然也很遗憾不能带阿爷去看一看长安风光,但他也尊重老人家心愿。
帝后出游那是极隆重之事,为了不影响中枢运转,凌墨萧是将随行官员一减再减。
冬素也一样,女官只带了小满。
因为陛下自千都以来,春、秋狩猎活动都没参加过,礼部对安排陛下出远门这件大事,很是兴奋。
一种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的感觉,那是事无巨细,都安排的极为妥当。
先是车队出幽州,再是水路转河道,一路直达长安。因为陛下要沿途巡察农、工业,各州城都要停几天。
但跟前朝皇帝出巡不同的是,前朝皇帝出巡,几乎是以全州的财力,供养皇帝到来的那几天。
等皇帝一走,整个州城从上到下,都要穷上好几年。特别是底层百姓,还有临时征税的情况。
给皇帝盖行宫,也是给百姓强加徭役。
但帝、后这次出巡则完全不同,行宫是由工部盖的,也不用新盖,只要在当地挑一家权贵或士族的宅子,修缮一下。
一分钱也不让地方官府出,更不会让地方百姓免费出劳力,就算要征用民工,也会给工钱。
更不存在征税之事,户部的政令已经各州传开,帝、后这次出巡就是给地方解决问题的。
千万别学前朝地方官那样做表面功夫,弄虚作假,要据实以报,让帝、后看到当地的真实情况。
就差直白地说,帝、后是去给你们当地发福利的,趁机让皇后给你们引进一些商业,给些农科院的良种,那明年你们的政绩就直线上升了。
陛下是去看土改政策的,当地要是有据不补缴田税的士族,有为祸百姓的豪强恶霸,趁机赶紧上报,让陛下为你们处理了。
至于山匪土贼之流,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就派兵严剿,除了岭南、滇州这边边城,还会有绿林活动,整个北境都找不到一个山匪水贼了。
总之就是,这次出巡,帝、后都不是游山玩水的,就连去长安看太皇太后,也只是顺带的。
凌墨萧主要是看土改政策的执行情况,还有巡查水利,这几年不光是国库,皇后的私库也往水利上面投了不少银子。
还派出很多墨门精英奔赴长江、黄河两岸,兴修水利。
总得去看看成效,不管是地方官员上报,还是派出巡察使,凌墨萧觉得都没自己亲眼看过有效。
再则是各州城田的耕作情况,凌墨萧认同冬素曾说过的话,看地方官府是否有作为,直接看当地田地的耕作情况是最有效的。
若当地官府重农少苛税,没有农人会放弃土地,便是边边角角的小块田地,或是山地、坡土等难耕作的田地,也绝不会放它荒芜着长草。
当地若连荒山荒地都有种植,则说明官府效应朝廷政策,鼓励百姓开荒。
而官府不重农,或是地方士族权贵太多,霸占良田,百姓只能当佃户租种,或是直接弃了农户,那便会有很多荒地。
别去管地方官怎么上报政绩,只要往田野里走一圈,还不能只走官员陪同的路线,多让一些随行官吏,四处走一走。
看看田地,跟地方百姓聊一聊,问一问是佃户多还是农户多?便对当地农耕情况知晓大半。
便是地方官和士族权贵联合,想瞒天过海,也瞒不下去的。
凌墨萧当时听了很是感慨,试问天下贵妇贵女,还有哪一人能对农事如此了如指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