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1(1 / 2)
0就是一场来自ISU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围剿,受害者包括但不限于丛澜。
我就是丛澜粉丝,这个从ID里便可以看出来,你可以认为我的分析偏向丛澜,但你不能否认我所道出的事实。
*****
这个总结过于意简言赅,在放出来以后,尚未更新分析内容的前提下,就已经引起了十几层楼的赞同。
出乎意料的,暂时没有反对的声音。
因为现在活跃的都是观看过比赛的冰迷,她们亲眼见到了ISU针对着丛澜的明晃晃恶意。
男单比赛之后就有人提过这些,但因为沐修竹等人不像丛澜似的,粉丝这么多、影响这么大,所以闹起来的范围也不大。
现在,“打分不公”已经上了热搜和各SNS的榜单了。
破了花滑的圈子,外界也知道了,一个蝉联两届冬奥冠军的女单,这次的打分有着很大的问题。
*****
巧克力蓝莓:
我再简单说一下goe是怎么加分的。
新规则cop2.0里各个技术动作,除了自由滑里的ChSq这个编排步伐以外,其余的技术动作加分,都是按照裁判给分x10%xBV+BV,来计算的。
唯独ChSq,它因为不需要定级,固定分数就是3分一个动作,所以裁判给分1的时候GOE是0.5,5的时候是2.5,也就是每个分段在0.5分。
另外,今赛季新规定短节目里只能将一个跳跃放在加分阶段,这个区间里跳跃的GOE不是按照1.1倍数BV的乘积来算,而是原BV的10%。
简单来说就是,丛澜3A的BV是8,如果九个裁判去掉最低最高分,其余七个的均分在GOE+5,那么她就可以得到+4的GOE,这也是3A最高的GOE加分。
如果七个人的平均分是+3.2,那么丛澜的GOE就可以得到3.2x0.1x8的2.56分。
以此类推。
我再重申一下,短节目在现有规则之下,不算加分系数的话,最高的技术配置BV是37.4分,其中——
跳跃3A+3Lz+3F+3Lo,是24.1分;
旋转姿态多,但最后三个也就是3.5+3.2+2.7,是9.4分;
接续步四级满分3.9;
这样,按照+5的GOE系数来做乘积,那么短节目七个技术动作的GOE满分是16.25分。
(连跳只能是连Lo,所以3Lo的BV不算进GOE的乘数里)
是远远超过三分制时代的。
*****
她提到不加系数的TES是因为,新规则之下的GOE整体而言增加了不少。
cop1.0在温哥华冬奥前后分作了两个阶段,之前是三周跳四周跳满分3分,两周跳满分1.5,一周跳满分1分;
之后就增加了系数0.7,3A及以上的跳跃才是满分3,其余的都是要更低一些的。
两个阶段中,总的GOE是不同的,后者要少一点。
当时,cop1.0规则修改后,女单短节目最高配置的满分,七个动作加起来也不过是13.8的GOE。
也就等于,丛澜在她过往八年所得到的WR,凭借的是被减少后的总GOE(sp和fs),但她要破的前辈们的WR却是在TES总分更多的情况下创下的。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过,丛澜这个行为类比一下,就像是在超难的卷子里,学神考了满分100,超越了隔壁学校得分99但卷面分满分是110的学霸。
*****
巧克力蓝莓:
cop2.0是我们对这个规则的命名,ISU并不承认COP这个名字,但who cares。
cop1.0的所有成绩都被封存,WR也早就被高高地捧在历史顶端,哪怕是平昌冬奥之后水到爆炸的全面打分世锦赛,一堆人有了他们的PB,但终究没有人能超越丛澜的三个WR。
澜神,就是这么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