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4(1 / 1)
处的这个国家带来变化。 清朝,一个偏僻乡村的茅草屋里,男人把已经熬过一遍的药渣给已经瘫在床上三年的老父亲端过来,自从出现天镜之后,他父亲就积极了很多,每天看天镜都很认真,希望能给他找出来更多的生计之道。 现在他们家就学着天镜上的街边小吃做煎饼果子,做了两个多月了,以前连买药的钱都没有,现在能不差了老父亲的药。 只是跟着天镜学的人太多了,这种煎饼果子又是家家户户都能上手的,他们家附近集上在这俩月内又出现了五六个煎饼摊。 生意已经快要做不下去了。 男人想带着煎饼鏊子去城里坐这个,听到天镜上看病拿药国家还管,就更觉得羡慕。 老父亲吃了药,对穿着一身补丁衣服的儿子道:“去城里吧,家里还有你娘呢,爹没事的时候就看着天镜做个手工编,你就放心。” 儿子很孝顺,一直不敢离家一是家里离不开他二是早些时间他觉得拖累了儿子寻过几次短见。 男人看着父亲不太放心。 老父亲说道:“爹不会再做啥事了,新皇登基了,往后的新政也会越来越多,爹要好好的,还等着看看咱们这里能不能有天上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车子呢。” 男人说道:“我给爹的轮椅再改改,叫您更方便活动。儿子听说县城有家做出来淀粉肠的,还有各种富人开起来的厂坊,用人的地方多着呢。等儿子赚了钱,就带您去大医馆看病去。” 其实天镜上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有各种技术的医院,如果能去到现代给他爹看看,说不定能治好呢。 各大时空羡慕现代医疗资源的都有很多,在朝廷准备整合医疗资源的时候,一些医疗行业的有识大夫也正做出改变。 * 一家光明整洁的电器门店内,身穿红色的大衣的店员听到铃声放下手机,起身站到一边对进来的几人道:“想要点什么。” 小县城里无论是什么样的店接待顾客都是这么随意而又亲切。 许森问道:“有没有电动牙刷?” 超市里面一般没有这个货品,即使有的价格上也不是很友好,而且牌子货不多。 用电动牙刷的话,许森还是相信牌子的。 店员给拿出来一款,“这是花家的新款,有六大波纹的刷法,智能提醒,针对口腔清洁他们家是专业的。” 许森看了看递给刘盈。 刘盈:牙刷还有电动的? 我竟然第一次知道。 许森没有用电动牙刷的习惯,家里的人各有各的忙,谁也不会关注这点,“咱们一人买一个。” 吃着糖葫芦的三小只这次就乖乖地,对电动牙刷一点都不好奇。 其实就算三小只强烈表达想要的愿望许森也不给他们买,还是小米牙呢,不适合电动牙刷,别再给刷坏了。 刘弗陵提着快把塑料袋装满的电动牙刷出来时,还没有想明白这个牙刷怎么电动。 整齐地公路两边有绿化的花圃,不知道种的是什么花,反正那些叶子在深冬也是苍绿苍绿的,面前一会儿快速地过去一辆车。 两轮三轮,四轮,加长的大红色货车,不停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经过,总之这条路是没有一会儿闲着的时候。 也有和他们一样的行人,用匆匆忙忙的也有散淡着散步的,他们的脸上都没有生活困苦带来的麻木。 刘弗陵想到去年去长安城外祭祀天地时看到的人头攒动的百姓们,身为大汉的帝王此时此刻他感觉无比愧疚。 看了眼手里这些电动牙刷,刘弗陵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虽然皇帝更重要的是会用人平衡之道,但如果他自己也了解现代的科学,带来的影响肯定不一样。 小森哥买电动牙刷是批发来的,但也只花了一千多块钱。 一千多块钱跟汉朝的一两银子差不多。 刘弗陵很难想象,他那个王朝何时才能让一千块钱有这么大的购买力。 看见一个夫妻摊位,是买梅花糕的。 许森想吃了,寒冷的空气中热气腾腾的玉米色梅花糕诱人极了,他转头问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刘弗陵:“小陵,吃不吃梅花糕?” 刘弗陵嗯了声,点点头。 霍光走一路拿了一路的宣传单,都是经过热闹地方时人家发的,他看见很多现代人都不要,有的要了转身就扔,对着那油印的画质清晰的单子心疼不已。 虽然不至于把别人扔了的都捡起来,但不论谁给单子他都要,因此这一路走过来竟是拿了厚厚的一叠。 小病已看了眼高大又威严的霍将军,没说话。 梅花糕摊位前,许森直接要了两炉,第一炉出来就和大家一起用叉子叉着吃。 除了霍光比较显眼外,他们就跟周六日出来歪的很多学生一样。 这边距离许森加那个安置小区不远,刘盈想起了重病一场换了个儿子过来带的老赵叔:“咱们要不要去看看赵叔?” “对啊,反正中午了,咱们去找赵叔。”许森对梅花糕摊主说道,“叔,再给我烤一炉。” “好嘞,再来一炉,要什么馅儿的?”摊主动作干净地搅着面糊。 许森说道:“山楂馅儿的。” 要了三炉,总共四十五块钱。 霍光感慨,现代的物价总是这么感人。 看着大家吃完一袋子还有两袋子的梅花糕,他在想四十五文在汉朝能买到多少米面。 他们尤其要向现代国家学习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给全国的粮价控一个平衡价,谷贱伤农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谷价腾跃更伤农,最后饿死的往往是种地的。 所以这个粮食一定要有价格保障。 许森不知道身边这些人吃点东西也会想很多,因为要去看赵叔就不闲逛了,大家带着小孩骑上电动车,五分钟后便停在了小区外面的老赵快递点外面。 赵匡胤学了很多现代的邮递养兵办法拿到宋朝试用,每天拉快递发信息之余要看书,晚上在别墅吃过饭碗就回宋朝,再马不停蹄得干到半夜,就只是那天小晕一下已经是他身体能撑了。 本想让德昭在现代顶一阵,学开车整理现代的史书知识管理知识,他能轻松一点,但这孩子学车怎么都不行,看书又要在完全无干扰的环境中,就是给他加担子来的。 那次晕倒之后就换了小儿子德芳,这小子正是没定型的时候,玩心有点大,熟悉一天之后开始玩手机。 搞得赵匡胤心态都不好了。 很怀疑史书记载的斧声烛影之所以会发生是不是因为俩儿子太不争气,而他又坚持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一直以来也是备受他疼爱的弟弟不乐意跟他吵架摔了东西什么的。 对自己膝下这些儿子,赵匡胤实在是纠正的心思了。 以前当然是满意他们的,但是拉到现代跟其他皇帝家的孩子一比,赵匡胤想把自家的全扔了。 跟绵羊似的皇帝真容易
↑返回顶部↑